欢迎您访问凌海手游网 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游戏相关的资讯,以及相关测试,本站为演示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单机游戏

从实业巨头到世界首富

若水盈盈2023-10-19 09:35:0544
李嘉诚,汉族,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1928年生于广东潮州,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全家逃难到香港。

从实业巨头到世界首富 - 凌海手游网

很多网友想了解关于“从实业巨头到世界首富”的方面的问题。下面若水盈盈小编就为大家介绍的知识供大家交流学习。

文章目录列表:

从实业巨头到世界首富

李嘉诚,汉族,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1928年生于广东潮州,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全家逃难到香港。1958年开始投资地产。1979年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1年获选“香港风云人物”和太平绅士、1989年获英女皇颁发的CBE勋衔、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19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9年亚洲首富、2011年工夫茶传奇故事入选国家孔子学院汉语外教文章,2013年福布斯全球华人首富等。

李嘉诚 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李嘉诚不仅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发展路上,并购多家公司。可以说,李创业之路就是一条并购之路,其创业和壮大与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企业分不开。李嘉诚的并购之路同其人生经历、创业经历一样倍受世人关注。

艰辛与成功的创业经历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先生诞生于广东省潮州潮安县。1940年,随父母到香港定居。1943年冬其父辞世,至此少年李嘉诚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1986年,长实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3.57%。1990年4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比1986年增加两倍半。

"超人"美誉与并购经历

叱咤香江,纵横海外,李嘉诚这个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他统领着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各行各业,如地产、港口货运、超级市场、基建、电讯、酒店、保险、水泥、电力、网络等等,形成一个逾万亿资产的跨国企业帝国。而李嘉诚本人也荣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为有史以来华人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这一切,使他赢得了'超人'的美誉。

纵观李嘉诚传奇的商旅生涯,他最为成功之处是善于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李嘉诚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皆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人们称之为"超人"。

而其企业发展壮大与其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有关。1974年4月,成功收购美资永高公司,接手经营香港希尔顿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岛的凯悦酒店,并相继购入虎豹别墅及其他多项地皮、物业。1978年9月5日,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了"黄埔"公司9000万股股票,同年,还收购了英资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1979年7月,"长实"与中资侨光公司联组宜宾地产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铁路维修站上盖发展权,并成立中国(香港)水泥厂(1982年投产)。是年9月25日,"长实"赢得和记黄埔公司控股权,并于10月15日出任"和黄"执行董事。1981年1月1日,李嘉诚出任"和黄"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与"首钢"联手收购香港东荣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北京长城饭店等七家大酒店,拥有51%的股权。1985年,购入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商业中心,斥资百亿港元,兴建规模庞大的商住住宅群。

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领导地位的地产、国际集装箱货柜码头业和投资发展的举足轻重的集团公司。市值已超过2700亿港元。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地产发展、金融、贸易、货柜码头、运输业、能源、电力、通讯、卫星广播、酒店业、零售业等。

192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父亲是小学校长。1940年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压迫,全家逃难到香港。两年后,父亲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开始,李嘉诚为一间玩具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工作虽然繁忙,失学的李嘉诚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进修,补习文化。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不到20岁,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厂的总经理。两年后,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当“长江实业”于1972年上市时,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辈大亨中已排众而出。

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4年,“长江”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业,于1994年除税后赢利达28亿美元。1995年12月,长江实业集团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总共已超过420亿美元。

可以看百度百科词条李嘉诚

从实业巨头到世界首富

从科技天才到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是全球首富,他的成功举世瞩目。比尔·盖茨 ,全名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简称比尔或盖茨。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微软公司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曾任微软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我特意整理了几则比尔盖茨的成功 故事 ,欢迎大家阅读。

比尔盖茨成功故事1:痴迷电脑的天才少年

盖茨是为电脑而生的,而他也把电脑带入到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盖茨进入湖滨中学之后迷上了电脑,从此就无心上其他课,每天都泡在计算中心。从8年级开始,他就和同学一起帮人设计简单的电脑程序,以此赚取零用钱。盖茨的好朋友保罗·艾伦(后来和盖茨一起创立了微软公司)回忆说,"我们当时经常一直干到三更半夜,我们爱死了电脑软件的工作,那时侯我们玩的真开心。"

盖茨说,"那时侯,保罗常常把我从垃圾桶上拉起来,而我却继续趴在那里不肯起来,因为在那里我找到一些上面还沾着咖啡渣的程序设计师的笔记或字条,然后我们一起对着这些宝贵的资料研究 操作系统 。"

盖茨上9年级的时候,TRW公司的工程师在架设西北输电网络时遇到了问题,一筹莫展。这时候,他们发现了湖滨中学计算中心的一份《问题 报告 书》,当场打电话给制作这份报告的两位"侦测错误大师"(盖茨和艾伦),希望他们两人能来帮助排除问题。但他们压根没有想到,这两位大师居然只是9年级和10年级的学生!

比尔盖茨成功故2:创业的艰辛

1973年夏天,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哈佛大学。在那里,他仍然无法抵抗电脑的诱惑,于是就经常逃课,一连几天呆在电脑实验室里整晚整晚地写程序、打游戏。

1975的冬天,盖茨和保罗从MITS的Altair机器得到了灵感的启示,看到了商机和未来电脑的发展方向,于是他们就给MITS创办人罗伯茨打电话,说可以为Altair提供一套BASIC编译器。罗伯茨当时说:"我每天都收到很多来信和电话,我告诉他们,不论是谁,先写完程序的可以得到这份工作。"于是盖茨和保罗回到哈佛,从一月到三月,整整8个星期,他们一直呆在盖茨的寝室里,没日没夜地编写、调试程序,他们几乎都不记得寝室的灯几时关过,最后,他们终于成功了,两个月通宵达旦的心血和智慧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BASIC编译器,MITS对此也非常满意。

三个月之后,盖茨敏感地意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太快了,等大学 毕业 之后,他可能就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退学了。然后,和保罗创立了微软公司。

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冲劲十足、精力充沛的的盖茨和保罗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和劳累,他们在一间灰尘弥漫的汽车旅馆中租用了一间办公室,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旅程。他们挤在那个杂乱无章、噪音纷扰的小空间中,没日没夜地写程序,饿了就吃个比萨饼充饥,实在累的受不了了就出去看场电影或开车兜兜风解困……

正当他们不知疲倦朝着梦想的电脑王国挺进的时候,微软卷入了一场灾难性的官司中……

当时软件盗版情况特别严重,大大损害了盖茨的利益,盖茨认为罗伯茨对市场上BASIC编译器的盗版应该负责,于是将它收回卖给了Perterc公司,但这之前他曾经和罗伯茨签署过该软件的协议,允许MITS在十年内使用和转让BASIC程序和源代码。

很快,MITS就将微软送了法庭的被告席,高昂的律师费令盖茨不知所措,与此同时,Perterc也拒绝支付微软版权费,法院仲裁过程慢如蜗牛,收入的减少和庞大的开支把微软送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盖茨和保罗几乎都捱不过去了。

盖茨对那段经历至今历历在目,"他们企图把我们饿死,我们甚至付不出律师费,所以当他们有意与我们和解时,我们几乎就范。事情到了那么糟糕的地步,仲裁者用了9个月才发布那该死的裁决……"

不过,他们终于熬过来了,微软赢了这场官司。

其实,盖茨当时完全可以向父母借钱,相信他的父母也会帮他度过难关的,但他没有,盖茨坚持微软必须自力更生。盖茨就是这样自己白手起家、艰难地、一步一步打下天下的。

盖茨一直是一个以工作狂而著称的人物,即使到了39岁结婚的时候,他还经常加班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对于以前任何一个亿万富翁来说,这都是没有的事。尽管微软公司一向以员工习惯性加班拼命工作而闻名,但那些工作的眼冒金星的员工还是心悦诚服地说,他们之中几乎没有谁能比盖茨更辛苦。

比尔盖茨成功故3:独到的眼光,不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

整个世界都知道,比尔.盖茨绝对不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最终他成为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商机,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富。这一点使他与以往的任何一个商业巨子有了很大的差别:以前的巨商们的威力通常仅仅局限在某一行业里,但是比尔.盖茨却借助了软件的影响,把触须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微软自己出版的 百科 全书《英卡塔》中,对比尔.盖茨成就的解释是:“比尔.盖茨的大部分成就,在于他有能力将科技的远景转化为市场策略,把对科技的敏锐性和创造性融合在一起。”这对比尔.盖茨的褒赞是无以复加的,但透过盛赞下的光环,我们还应当看到,比尔.盖茨也是一个凡人。只不过,他智慧超人,有着超凡的经营远见和敏锐的商业眼光,以及迫不及待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并将它们转化成财富。

比尔.盖茨得以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界的代言人,除了他所具有的创新能力,以及他拥有的丰富知识外,还得益于他那超乎常人的市场直觉、经营手法以及杰出的推销能力。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富,这是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良好的素质。比尔.盖茨虽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家,但是他无意中具备了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善于捕捉商机,并迅速利用这些商机,抢占市场,挤得对手几乎无处容身。他以高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与不凡的经营策略,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业界人士曾无奈地表达他们无比的痛苦:市场里的财富都被比尔.盖茨占去了。“最好的市场就是没有比尔.盖茨的市场。可惜,在信息产业界,他的身影无处不在。”

将微软的成功归之于搭上了蓝色巨人IBM的巨大战车毫不为过,但这其中不仅仅是幸运。比尔.盖茨眼光独到,看出与IBM的交易影响深远,非常清楚这背后的巨大财富。他知道,如果有了操作系统,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通用的平台,而这将可以改变个人电脑的历史走向。“我们疯狂地编写程序、销售软件,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客户都是狂热的计算机 爱好 者,不会被功能的弱小、手册的简单和先进的用户界面所影响。这就是计算机软件当时的状况。”“一些公司把它们的软件装在一个塑料袋中销售,带有一张复印的使用说明和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拨打这个电话寻求‘技术支持’)。对微软公司来说,当有用户打电话要求定购一些软件时,谁接到电话谁就是‘送货部’。他们要跑到办公室的后面拷贝一张磁盘,把它放在邮件中,随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编写代码。”比尔.盖茨这样描述自己最初创业的经历。

即便是一个相当小的软件作坊,比尔.盖茨也不放弃对财富的追逐。1975年在阿尔伯克基准备筹办公司时,他就与第一伙伴艾伦斤斤计较起财富的分配问题,比尔.盖茨凭借源代码写作上的优势,占据了股份的六成。一年后他们真正签署协议时,比尔.盖茨磋商把自己的股份增加一点,性格比较随和,语气温柔的艾伦自然损失一点。于是协商的结果就是比尔.盖茨拥有微软股份的64%。这是比尔.盖茨在牢牢把握财富商机所进行谈判方面坚持不懈、令人无法抵御的威力最早明证之一。尽管多几个百分点,或少几个百分点对比尔.盖茨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可是比尔.盖茨认为,每一个百分点都值得努力争取。

当微软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告宣布后,比尔.盖茨更是没有放弃过能在近期内给自己个人和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机会。他开始马不停蹄地向集团购买者巡回推销股票。

在这次巡回推销股票活动中,比尔.盖茨代表公司在10天内到世界的8个城市进行过停留,包括世界贸易中心纽约、世界金融中心伦敦等。虽然对比尔.盖茨来说,有点疲于奔命,但为了让自己的股票有一个好的价格,比尔.盖茨不但在这些城市逗留,还在每个城市发表演讲,把推销会场搞得像节日舞会一样热闹。

当他乘坐的飞机在英国伦敦徐徐降落时,比尔.盖茨一行受到了非常英国式的热烈欢迎:在阿纳比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聚餐会,这是大英绅士们典型的聚会。温文尔雅而又不失热情,会后还举行了舞会。整个晚上比尔.盖茨都乐此不疲。

比尔.盖茨的辛苦劳作也换回了股民的大把大把的钞票。1986年3月13日,微软股票上市时,以每股21美元开盘。第一天,共成交了360万股,可谓取得了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午时分,每分钟有大约几千股成交。最后收盘时,微软股票上升到了每股29.3美元。也就是说在一天之内,微软股票就升值了40%以上。

可以说,当天的股票交易市场成了比尔.盖茨的天下。几乎所有进出交易大厅的股民都买了微软的股票,而别的股票无人问津。比尔.盖茨就在此一役中一跃跻身于身价上亿的世界顶级富翁俱乐部。在世界各企业家的发财史上,能够在短期内聚集如此神话般财富的,恐怕只有比尔.盖茨一人。

对于一个成功的商人来说,赚钱的眼光是十分重要的。比尔.盖茨无疑具备了这种最基本的素质,所以,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的财富与知名度一样节节攀升。如今微软在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地位已经无人可以撼动,比尔.盖茨在世界首富这个位置上也是一坐就是十几年,无人撼动过。

↓↓↓↓↓下一页继续与你分享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从科技天才到世界首富

从实业巨头到努力成大亨

失败了不要垂头丧气,成功了也不能扬扬得意。失败过后就是成功。很多名人的事例告诉我们这个道路。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的名人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的名人事例篇1:华罗庚

华罗庚中学 毕业 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尊的人,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征服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得成功。而丧失自尊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自轻自贱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从而放弃了努力奋斗。所以没有自尊的人,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的名人事例篇2:林肯

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他更是一个从种种不幸、失败中走出来的坚强的人。如果不是因为具有那种面对苦难,坚强以对的精神,他就不会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打击之后,还能进驻白宫。

1816年,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出去工作,以抚养他们。那一年他还不到10岁。

1818年,母亲去世。1831年,经商失败。

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那一年,他的工作也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又进不去。

1833年,他向朋友借了一些钱,再次经商,但年底就破产了。接下来他花了16年的时间,才把欠债还清。

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这次命运垂青了他,他赢了!

1835年,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却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精神完全崩溃的他,卧病在床6个月。

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但没有成功。

1840年,争取成为选举人,但失败了。

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但落选了。

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命运第二次垂青了他,他当选了!而且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也可圈可点。

1848年,寻求国会议员连任,但失败了。

1849年,他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但被拒绝了。

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但落选了。

1856年,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但得票不到100张。

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再度落败。

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

有人曾为林肯做过统计,说他一生只成功过3次,但失败过35次,不过第3次成功使他当上了美国总统。事实也的确如此。而最终使他得到命运的第三次垂青,或者说争取到第三次成功的,完全是他的坚强。在他竞选参议员落选的时候,他就说过:“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只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

我相信,只有面对任何困难都永远坚强的林肯才能说出这样的豪言,第二个人是万万不能的。而只有面对任何困难都坚强如林肯的人,才能像林肯那样,在跌倒无数次后,登上金字塔的塔尖。

失败是什么?它是软弱者的千沟万壑、崇山峻岭,但对于坚强的人来说,它不过是大路上的一个土坑儿,青山中的一条小溪,跨过去就是大道通天,山明水秀

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的名人事例篇3

失败了没什么大不了,如果你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气妥了的话,那么你将一事无成。只有不断的从失败中得出 经验 ,重新再来,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创业者林东,经历了三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而且一次比一次惨,这没有打倒他,坚强的站起来的他,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不要急于东寻西找发财机会,其实真正能让你发财的就在你的身边,在那些不怎么起眼,平时你又不大注意的事物上。”经历了十多年创业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年轻的牛肉干大亨林东道出了他创业以来的人生感悟。

林东,温州瑞安人,杭州绿盛集团董事长,第七届“杭州十大青年英才”和“杭州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他创办的企业销售业绩连续五年来以超番番的速度递增,今年销售额已超过3。2亿元人民币,被业内称为“中国的牛肉干大王”。

从小崇拜李嘉诚

1986年的某天,一名年仅12岁的男孩听到一则消息:有名叫李嘉诚的男子,捐资10亿元人民币给汕头大学,作为办学资金。

李嘉诚?他是谁?他为什么这么有钱?一连串的问题在男孩心头萦绕。

不久之后,他找到了一本《李嘉诚传》。书里面提到的很多东西,对于当时12岁的男孩来说并不好懂。但是男孩的体会是,要完成他的梦想——25岁之前创业成功,开着私家车,住着带花园的别墅,大客厅摆着三角钢琴, 出国 留学 也是必需的经历——需要像李嘉诚那样,而不是像身边大多数人那样摆个小摊子。

几年之后,长大后的男孩明白了,李嘉诚做的叫做“实业”,而自己大部分老乡做的行当叫做“贸易”。

这名男孩就是林东。

两次起落,赚回第一桶金

1993年,林东大学毕业后,问家里借了30万元,准备自己出来创业。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的第一拨风云人物大多出在饮料行业。像1984年李经纬和“健力宝”的扬名,1987年宗庆后和“娃哈哈口服液”的诞生。

林东觉得,这两人的兴起代表在中国赚大钱的模式。想做什么,就到现实的市场中找答案,这种思维模式一直贯穿在林东的创业中。同年,林东注册了杭州绿盛食品有限公司。绿盛的第一款产品是绿盛果粒橙,由于生产出来的时间过了饮料的旺季。林东第一桩生意失败了。

这次失败使林东学到了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才能组织生产的道理。他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牛肉干很好卖。一个月后,第一批绿盛牛肉干生产面市,很快就脱销了。但过不久,他发现自己信任的合伙人竟然干着“暗度陈仓”的经营勾当,大大损坏了绿盛的品牌和销路,林东毅然决定放弃。

转眼即是第二年的夏天,棒棒冰很流行。由于市场严重缺货,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到市场上换成现钞。成本几分钱的水和糖,流出机器,转眼就变成了一元钱。简直跟变戏法一样。

短短三个月,林东“狂赚”了40万元,不仅赚回了总的投资,还获得了10万元的盈利。这一切发生在十个月不到的时间内。40万元,在当年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那个时候,一幢比较好的房子,也不过是五六万元的价格。

第三次失败,输了全部家当

然而,仅仅半年后,林东就感受到了失败,而且是致命的失败。

牛肉干成就了他的事业

1995年的那个 春节 ,林东过得相当的落寞:出租房内,粉丝、大白菜和土豆一直陪伴着林东。耳边则是年卅父亲的叮咛,一定要回家一趟。

可是他觉得丢脸!

林东准备结束生意去匈牙利,但是厂房的租期还有几个月,租金是一个月6000元,加上水电、人工,如果一天没有两三百元的收入,“被债主拿走桌椅,砸了电话,那就算是真正的破产了”。

春节前后,林东第二次开始做牛肉干。捡起这个生意,纯粹是迫于这种压力。因为林东一直觉得做牛肉干生意太低档了。

那个时候,林东每天扛着75公斤牛肉,心里想着如何平衡每天的收支。1995年年卅,当林东把一笔30万元款子汇出去的时候,心里是一阵彻底的轻松。一年运营下来,牛肉干帮他还完了所有的欠款。

但林东那时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产业。直到五六年后,林东学完MBA才对这个“低档”的产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已知的所有食品行业中,包括薯片、方便面、瓜子,都有年销售超过30亿元的巨头,而牛肉干则没有。

在一个没有巨头的行业,机遇自然会多很多,何况牛肉干还是中国的传统休闲食品。接下来的几年间,绿盛牛肉干每年几百万元的利润让经历了挫折的林东相当满意。

这个局面持续到2001年,那一年,他在澳大利亚修完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归来后的林东,不再提起赚大钱,但是却带回来一套规划——那是他毕业论文的一部分,2008年绿盛的销售目标是30亿元。

“以前只想着赚大钱,但是却没有具体的计划以及执行的步骤,那只是年轻人幼稚的想法。”

而在这份规划中,企业每个月都有特定的销售目标。按照规划,2005年年底绿盛的销售将会达到3。2亿元人民币,今年的实际销售收入已略略超出。

1. 成绩差却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

2. 老了才成功的名人事例

3. 关于失败后成功的名人故事

4. 经历挫折后成功的名人事例

5. 遭受挫折而成功的名人事例

从实业巨头到努力成大亨

重生95:从罐头厂到世界商业霸主!

硬件几多坑

(一)始于创业梦想:

1. 如果你有10万块大洋眼看着就要贬值了,又春心荡漾,可以试一下人生美妙的第一次创业;

2. 如果你痴迷于软硬件结合,并且想闹点动静出来,那么,先与合伙人凑齐100万大洋后再开干会比较实际一点。

3. 有一个好的创业Idea和计划后再开始,不能光靠激情,有目标,而后践行。

4. 如果这个Idea是自己和几个小伙伴轻易就能实现的,那么就尽可能的减少聘用人员、设备、房租管理费用等,减少资金浪费。

5. 时机非常重要,如果说你今天才想到一个堪比iWatch的伟大创意,那么先坐山观虎斗(狮虎群殴,寸草不生的,小伙伴们远一点吧)。

6. 如果已婚女同胞来硬件创业,一定需要老公支持并参与,还可以再考验一次患难与共。当然,单身女屌丝硬件创业更值得尊敬和膜拜。

7. 在辞职创业前,大脑和电脑里得有点私货,电子资料芯片指引设计规范供应商目录联系方式之类的,注意靠平时自己积累,但公司机密文件绝不要留存以绝后患。

8. 找到目标客户做个产品的需求和市场调研,别下海裸泳后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玩,自娱自乐还是躲进被子吧。

9. 那么,离职创业前跟同事和领导打好招呼,吃个感情饭,也许在你不济的时候,经常都还是东家兄弟帮你一把,或者混得不错还可以拉东家的人一起下水。

10. 下海了,卷起袖子吧,张开双臂,敞开心扉,拥抱每个人,从一开始就从细节做好每一件事,好的开始可以少走弯路。

(二)硬件设计:

11. 一个完整的项目设计计划书,包括:总需求、(备选替代)方案、输入输出等,一边做一边想一边改带来的是个永无止境的迭代。

12. 原理图和PCB最好一个人完成,减少线路错误和理解失误,大型项目需要分工的例外。

13. 芯片资料如果是中文的,也不要偷懒,找个英文版本对比一下,翻译人员经常开小车。

14. 所有被动元器件(电阻、容、感、电源芯片等)额定值预留50%以上冗余,这些器件在恶劣情况下误差大得比较吓人。

15. 元器件的PCB封装、图纸、实物一一对比,这部分设计错误的比例永远排第一,业界一般在75%以上,意思是大部分项目都要经历二次改板修改错误。

16. 核心的、比较新的元器件选择时,诚恳地与供应商当面沟通,包括价格、供货、商务等细节问题,不要做出来发现缺货会郁闷到蛋疼。

17. 物料清单BOM表要规范严谨,多一个字母少一个数字,性能规格千差万别,减少时间金钱浪费,但首次出错率仍然在50%以上。

18. 跟软件保持沟通,不要硬一口气不服软,越是高级的硬件,越是需要软件来驱动。

19. 学会做减法,坚决砍掉完全多余功能,只有精简的才是高效的、可靠的,不可靠的硬件宁可不用,不然将是恶梦的开始。

(三)硬件少不了结构外观设计:

20. 确保前面的硬件电路能放到你想做的最终产品里面去。

21. 在设计之初考虑好电池容量,选择供应商能供应的电池尺寸非常关键,不要发明创造出新的电池。

22. 如果产品结构、组装比较复杂,不要偷懒不做3D模型和结构装配图,靠2D+立体想象就能设计组合有20个大小零件的牛人真心没有。

23. MD结构和ID外观永远是孪生兄弟,会经常PK,也相互促进,最终都要妥协平衡只为共赢。

24. “设计就是一切”,乔教主语录,产品设计(一般是指外观设计 ID)可见非常重要!

25. 简单可靠是设计的第一要义,太多华而不实的设计如同涂鸦。

26. 一个懂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的设计师,才是真正合格的设计师。

27. 在流行拆机测试的年代,内部结构的美观也是一种用户体验。

28. 与模具工厂保持足够沟通,确保你设计的东西是它能造出来的,即使只做个结构外观手板。

29. 一般来说,一套低调而又奢华的包装,既体现设计水平,又有用户至上的精神。用户大多反感把钱都花在了精美的包装上,容易留下不好的品牌形象。

(四)硬件和软件驱动设计:

30. 硬件产品大多都是有一颗匹配的心脏,单片机够用就别用ARM,单核够用就别双核,够用就好,除非你要加入核竞赛。

31. 心脏里面的驱动程序设计,最好在硬件芯片厂商的指导下进行,充分了解硬件的特性是做好软件驱动的第一步。

32. 低功耗能源控制,要从最底层驱动考虑,该关闭的端口就关闭,该休眠的时候就立即休眠。

33. 在极低温、高温、以及外部电磁干扰时,一些部件会工作失常,需要设置程序重启,或自动复位,并充分考虑纠错、时间冗余。

34. 把驱动做成标准的上层调用接口,这样在更换底层硬件和驱动程序时,不必升级上层程序。

第二部分:应用及运营

(五)软件应用设计:

35. 应用软件的设计自由度比较高,但有一个最基本的理论“体验为王”要遵守。

36. 软硬件结合项目里面,应用的设计还需要考虑与硬件的交互、通讯带来的延时、掉线等异常问题,特别是国内3G网络情况不佳的环境下。

37. 如果还在做PC应用,有点过了吧,先集中精力做好移动客户端吧,必要时再做PC端。

38. 很多人纠结iOS还是Andriod,如果是做大众或屌丝级应用的,建议Andriod先做,如果是高富帅时尚产品,能先做好iOS就已经够了。

39. 不要占用太多内存,配置永远跟不上应用的增长速度,运行越来越慢的时候,用户会认为是你的产品有问题了,而不是他的手机越来越慢,配置落伍了。

40. 不是响亮的品牌或非必要,新的应用一定不要一开始就要求过多权限,用户会反感装个新软件要交出那么多权限,会有很多人放弃体验产品的机会。

41. 应用软件尽可能一次性的做对、做好,相信App迭代开发那是欺骗自己和别人。软硬件结合的产品,究竟是软件不挺,还是硬件不硬,用户是不知情的,因此退货的比例很高。

(六)产品生产和验证:

42. 找合适的加工厂生产样品,而不是自己在实验室里安装,工厂会帮你发现问题。

43. 设计师、工程师绝对需要亲临工厂,与工人们一起完成前期生产。

44. 向工人师傅虚心请教为什么不行,怎样才行。千万别只会指责别人笨,而无视自己的设计存在着各种不合理。

45. 重点关注前期生产中的不良品,逐个分析,别因为99%是良品而高兴。也许这1%的不良原因,在下次生产时,就变成100%出现不良。

46. 产品要进行基本的高低温、震动跌落、静电试验,除非只卖本地市场。

47. 疲劳测试,就是让一个产品在最大性能下工作1天~10天看看,统计各种死机出错的概率。

48. 最后是产品试用测试,准备几十个产品给不同目标人群,在各种不同状态下使用,验证产品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还要统计用户体验反馈。

(七)企业运作:

49. 尽可能早的注册公司,便于一切商务谈判。在很多地方可0元注册,创业屌丝的福音。

50. 找个财务代理公司帮你完成注册和账务税务问题,除非你想体验一把各种排队盖章的乐趣。

51. 尽可能少的注册公司股东(有限公司最低1个),其余用协议持股,减少后续股东变更的各种繁琐程序。

52. 尽早取一个好名字,这是品牌的标签,方便记忆和传播,还得通过工商注册查询,据说小米就是前后想了几百个之后才注册下来的。

53. 既然创业就不要纠结办公地,乔布斯是在车库谈妥的首笔融资,把那点好钢都用在刀刃上一定没错。

(八)法务及财务:

54. 请一个不贵且愿意协助的法律顾问,让股东们重视法律约束而不是酒肉之盟。

55. 与重要合作伙伴的合同协议及其签署最好由公司法律顾问认可。

56. 如果有创造性的技术,要及时通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形式保护起来,也许还能帮你申请政府补贴。

57. 如果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到专营或垄断企业利益的时候,做个全面的法律法规问题诊断非常有必要,比如是否需要卫生许可/医疗器械认证/资质认定等,问题要及时规避。

58. 创业前期的财务还是创始人自己做吧,活儿不多,又没有收入,就是打开电脑从自己账户上划钱出去,记录个流水。如果公司注册了,那就让代理公司协助做个外账。

59. 创始人一开始就要有财务概念,学会基本的财务常识,在别人指导下能独立进行简单的财务管控。

60. 如果有融资请一个专业一点的财务是很有必要的,投资人一般也会这么要求。

(九)批量及供应链管理:

61. 与供应链做朋友,无论他是不是土豪老板,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是客户,就要当人家大爷,有时候也许你得叫他们大爷,所以还是做朋友比较公平。

62. 要大批量,就得直接面对各个供应商,不能图方便好玩儿,淘宝上搜一堆便宜零件回来,要么经常会规格不对,要么再想要的时候却断货了,甚至店铺关门了。

63. 每个零件的供应商都是个圈子,如果是重要零件,就需要你打进圈子获得资源支持,君不见雷教主经常跟高通的高管一起混么?

64. 确保你的市场计划与供应链的计划匹配,不然你会经常卖期货,是链条它就容易断。

65. 如果你信誉度不错,你还可以让供应商赊账一段时间,这样你就可以把钞票留着自己公司周转,再给供应商,这是卖硬件产品的一大魅力,很多时候资金周转不是问题。

66. 当然,遇到高通这样的江湖霸主,你可能得提前几个月把满当当的钱袋子提到人家府上做个登记,然后月底求人家给施舍点吃的。

67. 做软件的公司都喜欢轻资产运营,那么找一个供应链管理企业帮你打理也不错,只是要找对人帮你打理。

第三部分:发展与提升

(十)品牌、营销、销售、市场

68. 品牌是一个公司的形象和价值体现,只要告诉人家你是谁,要干什么,就已经初步建立起你的品牌雏形了。

69. 品牌的诀窍不在于申请很多商标,而在于搞清楚你做的是什么,有什么价值,为什么用户需要你,与别人有何不同,这是品牌的关键——品牌定位。

70. 没有品牌,就自动会被归类到无名山寨,用户不会分辨,也不会花时间去分辨。

71. 营销就是将品牌通过各种手段兜售出去,让用户知道你,手段无不用其极,注意分寸就好。

72. 有奖转发和大V转发已经不灵了,笑点尿点也看厌了,营销是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变革的,但好的“口碑”就是最好的营销,似乎几千年没变过,最值得继承发扬。

73. 软硬件产品,需要同时考虑线上、线下的营销和销售差异,并有益结合起来,自家人不要先打起架来,自乱阵脚。

74. 市场研究是个非常关键的工作,了解用户了解市场,然后才有最佳的决策,市场研究贯穿产品的出生、成长、死亡的各个环节。

75. 创始人不一定要懂市场,但一定要找到懂市场的人。

(十一)商业模式浅析:

76. 周教主说的很有道理:“商业模式包含四方面内容: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最后才是收入模式,要怎么去赚钱”,软硬件产品更是要考虑赚钱,因为有硬性成本抹不去。

77. 商业模式一定要简单、可行、切合实际,有成功的案例参考最好,而不是那种一个金点子就能改变世界的奇思妙想,“阅后即焚”这类仅限于App,硬件产品很少见这么轻易就成功的。

78. 商业模式包含好的运营思路和方法,如果不懂运营,再好的商业模式也都是死亡模式,融资也只会加速死亡,或死得更响亮。

79. 商业模式需要创新的“互联网思维”,即使最近各种“严打”,但道理跟多年前没变。

80. 要打造自己和团队都觉得靠谱可行的商业模式,而不是为着讨好投资人而订制的假大空战略,虽然投资界鱼龙混杂,但“人傻钱多”的事总是不会被你遇到。

81. 商业模式确定之前可以像办特区那样先行先试,确定之后还必须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确保它是活的,不是死的。

82. 某些预言家喜欢吹嘘硬件免费,当然会实现,但也不用担心,至少在缺乏好硬件产品的当前,用户会为好的产品付钱,还没有为软件服务付费的习惯,所以先舍点成本做个好的产品才是正道。

(十二)瞎扯一下融资:

83. 如果先有钱,再有创业,这是创业者的梦想。没有人会拿一只鸡蛋给公鸡孵,得把自己打造成为能生蛋的母鸡,蛋和小鸡就都有了。

84. 融资的过程会是曲折漫长的,也有峰回路转,要有波澜不惊的心态,不然容易走入一个个投资人圈好的钻石坑里面出不来。

85. 首先得做足够的自我评估,足够自信,然后才能上台面。

86. 除了要融到资金,投资方的背景和手上的资源是个不容忽视的要素。

87. 融到的钱要用,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母鸡变火鸡,融资才有意义。

88. 如果生存成问题面临倒闭,就别浪费时间去融资啦,赶紧承认失败或转行或上班去吧,投资方可不是壹基金,纯商业角度看跟某某会更接近。

(十三)足够重视团队及管理:

89. 如果你是一个软硬皆通的极客,那么恭喜你,做个独行侠最好,这样就没有沟通烦恼了。

90. 团队包括跟着你赤脚下田的兄弟,还应该有一帮在背后支持你的小伙伴们,在必要的时候你还可以去拉他们下水。

91. 如果是初次创业,建议找一个创业导师,在团队建设和磨合上可以给你们经验,甚至某些时候是团队内部的和事佬。

92. 创业不要只找同事和熟人,一个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架构容易配合协调,减少某些原有的缺陷,有利于长期发展。

93. 按绝大多数的经验,均分股权结构最容易散伙。没有绝对的公平,最好的结构是金字塔,相对集中能提高管理效率。

94. 如果都是技术和业务合伙人创业,早期股权最佳方式是按投入金额和必要的资源贡献大小而分配,不投入资金和资源的,只有技术入股的,尽可能通过期权激励,特别是软硬件创业需要的资金还不小的时候,更考验决心和毅力。

95. 公司应该有各种声音,多元化思维,但主旋律只有一个,那就是创始人或大股东,如果没有这样的灵魂或领军人物,那么纯民主决策的做法只能是危机重重。

96. 分配好早期股权,也预留好期权,团队是需要不断增长的,给以后留点想象空间。

97. 初期的团队宁缺毋滥,缺一个可以找人接替,多一个人要离开,团队容易离心离德。

98. 某些技术岗位,找个靠谱的人先兼职再入伙也不错,在兼职期间还可以相互磨合一段时间,合适的时候再全职合伙。

99. 如果自认为经验不够,最好的方式是参与到别人主导的创业中去,大多数创业经验都是从合伙创业中学来的,一下海就成功毕竟是少数。。

重生95:从罐头厂到世界商业霸主!

本文《从实业巨头到世界首富》由网友若水盈盈提供,仅作为展示之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公司所有。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广告